迁校牵出了官性咀脸


官场里的乌烟瘴气,自古已然。有些卑劣行径,确是令人大开眼界,甚至是叹为观止。它让平民百姓见识到官场人性的虚伪险恶,也同时暴露出政客官爷的问政风格。
话说我雪州班丹选区日前上报的中华华小迁校个案,部门当局无故积压四年,只因新校址仍缺部长大人的最后签字批准。这其间,一切的技术性繁文缛节皆已摆平,唯一可能被官员藉以推搪的是,该地段乃属政府的学校保留地,按照惯例只能专供国小所用云云。

惟独是此案特殊,2008年初,这间山区华小先是迁校申请获得教长批准,并当众宣布新校址;复于翌年获得财长拨款300万充作建校经费。及后,2010年杪,我再面谒首相请示,并获手谕指令有关部长速办。这么一来,原以为迁校工作即可水到渠成,无奈还是需要多加折腾14个月,最后校地的批准在千呼万唤下方才定案。

这当儿,从旁杀出部门的华裔副座,兀自宣布拨地佳音,并把一切荣耀尽归本党头子。只见头子在意气风发饱尝阿谀奉承之余,话锋一转,把迁校工作的停滞不前,直指是“跟进不力”之过,肆意将一众校董与我本人的群体努力全面予以否定。


诚然,在我丢官下野后的日子里,确曾有党内外人士对此案的进展臆测纷纭,普遍不敢积极看好。这中间是否有人为的羁绊作梗,或许出面捎佳音的华裔副座及党头子,老早已心里有数。

老实说,乍听拨地佳音,市井民众有的确实为之动容,心正暗喜,以为曾几何时,这部门的华裔二当家已经实权在握,从此华教不难登上康庄大道。但与此同时,他们深感纳闷的是,既然已手握实权,为何华小师资严重短缺的陈年顽疾,当下却还是方兴未艾。

另一边厢,接获“佳音”的一众校董却是不喜反忧,茫然迷惑的是为何“货不对办”,早先当局应允的5英亩,曾几何时竟只剩3英亩。这下子,民众哗然,自然要向捎来佳音的华裔副座讨个说法了。

然而,副座大人和稀泥式的回应,却是直叫人闻之泄气。敢情他只不过是“照章宣科”而已,情景与古装片里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圣旨,并没两样。

短短一天之内,副座由作势要先抢头功,而至面对民众反诘时的火速卸责,推说决议乃部长上司所定,与己无尤云云,民众在徒呼奈何之余,固然觉得“可悲”,但在看了他画蛇添足的说明补白后,则简直觉得他的说词,与麾下一众官员的官腔无异,同属“可恶”。

其实了解此案内情者都知道,所谓同一块校地还有国小、国中的申请,故需瓜分共享纯属遁词,因为区内现有的国小、国中学额供过于求乃共知的事关,与华小学额供不应求的窘境恰成强烈的对照。

再者,自从迁校获准后,新校址即离奇被人入侵占用,且分租自肥。尽管联邦教育部与州教育局屡获通报,却仍视若无睹。这益发加深了民众相信这是官员认可的租地行为。另一边厢,州政府麾下的市议会也不逞多让,眼见校地冒起了违章建筑,并污染环境,但就是执意要把责任推卸得一乾二净,好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在这种氛围下,大家左顾右盼,皆看不出部门准备建校的任何迹象。

这次副座的失实托词,固然令人哗然,但也同时戳穿他与党头子所谓“本党一直积极跟进”的虚言假话。毕竟是因为自己从不关心,才会对事情演进的来龙去脉一无所知,而致最终洋相毕露。

中华华小的迁校事件发展及此,到底是谁在跟进谁作梗,自是不言而喻。唯一让社区民众普遍感念的是,首相从善如流,不单拨款予以建校(2009年),也同时授权学校董事部全面支配款项的开销与工程的监管。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城隍庙大二爷伯

宋万庆校长

九皇大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