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12的博文

选前议题的检视--废除“高教贷款基金”的省思

图片
马来西亚的政党政治迈进了一个虚耗、吊诡的阶段。 308 政治海啸后的朝野对峙,本是发挥民主制衡的契机,无奈政客的角力与操弄,已严重撕裂了整个社会。民众热衷于国是政治本是好事,可一旦经政党动员、激化,而形成一股「不问是非,只问立场」的风气,则难免会扭曲是非,令民主的真义蒙尘。 朝野双方的网军打手惯对各种议题的瞎扯硬拗,已严重扼杀了网络论战的理性空间。执政党人习惯把本身的永续执政视为维持稳定的保证,若让在野党上台,国家则将万劫不复云云。相对的,反对党人则刻意将自己打造成国家的救主,认定只有 “ 改朝换代”才能扫除体制里一切的弊政恶习。换言之,为了要实现政党轮替,在野党的文宣机器不惜倾全力将“国是”简单化,把自己的上台意愿描绘为全民的唯一出路。 综观朝野双方的论述说词,我直为广大纳税的民众叫屈。敢情在政客及其一众帮闲打手眼中,民智竟是如斯的低劣肤浅,否则他们断不会如此放肆不敬,祭出种种侮辱民众智慧的所谓论述。难怪有人说,这是大马政坛长期缺乏论述建设,只重作秀哗众的必然发展。 就以“高教贷款基金”( PTPTN )的存废论争为例,冷静与理性的思索,只让国人感受到大选将至的萧瑟。主张废除该贷款制的民联,显然是要将此一诉求跟“免费高教”捆绑一块,以作为大选吸纳年轻选票的手段。在战略上,民联当局,尤其是公正党的企图心,明显是要藉此废除贷款的诉求,争取广大正努力挣钱还债的就业毕业生。对那些借贷未还,而随时面对当局起诉或禁足出国的毕业生,相信不少更是希望民联共主安华的承诺能够落实,一俟入主布城,即可宣布一切欠款一笔勾销。简言之,这两类典型乃民联极力争取的对象。他们当中以马来青年占多,普遍在毕业后挤身公薪阶级,微薄的薪资在七除八扣按月还贷后,备受捉襟见肘之苦。 诚然,这很明显是选举备战的动作,其意在讨好选民的动机,实与派发现金予选民,实质上并无分别。惟独是前者会起着不良示范的效应,即:只要政治干预,借贷是可以不还的。后者则是助长民众仰赖政府派发补贴的心态,尽管有人会对此振振有词的说,反正拿的是纳税人的钱,何错之有! 若说废除高教贷款与提供免费高教的主张不可分割,其逻辑则未免过于牵强。平心而论,我个人认为“免费高教”的诉求无可厚非,可它只能涵盖政府国立大专院校,却是不争的事实。政府无权强要私立大专也一律免徵学费,更不可能由当朝政府为全体私立大专生悉数缴费。是以,公正党

真的活到百岁不死,天天都有笑话!

图片
 自从去年12月28日起,辞去马华所有官职及党职半年来, 但仍接获首相署执行协调官的公涵,并志明日期、时间及地点, 受邀出席“官方活动”。到底是马华和国阵出现纰漏, 还是有人中饱私囊?   我认为,政府部门制度确实出现严重纰漏, 这必然会引起人民的哗然,政府有必要还于人民一个交代。 因为这是不应该存在的纰漏,也是国家机制的问题所产生, 且这种情况下,仍持续半年,实在是讲不过去的事。   如果辞职了,每个月的俸照享,我相信许多官员都会“引咎辞职”, 而这一项严明的制度,也成了道道实实的“铁饭碗”。惟, 半年来这纰漏,实实在在的发生,但却无俸可享。   按照我国劳动法令,一个人如果继续在一个地方工作单位工作, 资坊每月必须缴付薪资。如果年薪超越所法定的收入, 必须缴付个人税收。按常理,若是这纰漏确实的存在, 若按月薪资3600令吉计算,年薪为4万3200令吉, 但却不知进了谁的户口。   这纰漏确实令人质疑,是否存在中饱私囊。若不, 单位不会按月寄来首相署执行协调官的公涵, 且志明收信人为武拉必协调员翁协文,这种纰漏实在太可耻了! 希望予以披露,单位制度必应反思,否则小人贪利, 利用本身之便将自己的腰包装得满满的。

倪可敏奉劝“弃暗”掀激烈舌战,翁诗杰回呛“投明”并非行动党。

图片
由《当今大马》与《独立新闻在线》举办的国事论坛昨晚移师霹州太平举行,政坛两大名嘴翁诗杰与倪可敏同台交锋,后者一句“弃暗投明”更成为双方互呛的导火线。 但翁诗杰回应说,本身不管是否担任交通部长都奉行“弃暗”原则,至于“投明”也不一定指非投入行动党不可。 同属马大毕业的倪可敏与翁诗杰,在台上客气的以“学长”、“学弟”互称,但呛起声来却非常犀利。 翁诗杰的“投明论”一出后,倪可敏马上反击:“翁诗杰是第一才子,行动党未必敢收。” 不过,翁诗杰非省油的灯,他说,本身发言从不看党,因此他在马华的下场已是有目共睹,像他这样的人,就算在行动党也必定会讲真话。接着,他就以槟州的山坡建筑课题,再呛行动党。 “我挺欣赏行动党丹绒武雅区州议员(郑雨周),他在山坡建筑计划中独排众议,也给党领袖请去喝茶。我挺替他担心,他不好步上翁诗杰的后尘。” 翁诗杰也表明并非以马华议员的身份出席论坛,并自嘲说,马华党报《星报》的专栏记者陈宝珠( Joceline Tan )日前撰文指翁诗杰不能代表马华,因此他不能再使用马华的身份。不过,翁诗杰昨晚由始至终并没清楚交待其去向,只说本身不拘泥于政党。 翁倪两人在两线制课题也掀开又一轮舌战。翁诗杰首先表示,大马的两线制其实早在 1990 年就已成型,他也不排除有人仍对两线制概念没有明确方向。 他问道,到底民众要的两线制,是双方阵营旗鼓相当与互相制衡,或是必得将另一方全面歼灭? “若(大家只是)看标志,那从历届大选中上阵的人士来看,有不少是糟粕与烂人,难道就因为属于某政党就让他们蒙混上台,这就是我 要的两线制吗?” 翁诗杰冀望,民众对朝野一视同仁,勿只欣赏其中一方的派钱策略,但另一方面派钱则是大选糖果。 不过,倪可敏在回应时质询,若是选 民抱着选人的心态投票,那么选出来的人是否要遵守其政党政策?他强调,当选者遵守党的方针,已经是大马政党奉行了 55 年的方式。再者,每一个政党都有它自己的基本盘,不可能全面被歼灭。 针对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华教契约与共识课题,翁诗杰则斩钉截铁地说,所谓的 90 年代明文契约并不存在。 “如果说有这样的契约与共识存在,那宽柔独中在古来兴建的分校,就是天方夜谭。如果真的有这份契约,还要把这份 60 年代的契约封为经典,那真是天佑大马。” 他说,事实上,指称有此契约共识的始作俑者,并不是董总,而是教育部, 因为

换了当权者, 却换不了思维

图片
近来大选的跫音日近 , 各方的选前论战 , 也随即升温。国人畅谈〝国是〞 ( 注 : 〝是〞字不是笔误的错别字 , 无须刻意改为〝国事〞 ), 热衷于为国家前途把脉的风气日盛。朝野各出奇谋花招 , 为的不外是笼络人心、争取选票而已。 民众求新求变的心理 , 看在 朝野政党政客的眼里 , 自然成为选战主攻的关键。霎时间 , 转型、改革之声不绝于耳。彼此竞相祭出动人的远景承诺 , 当权的执政党当然想藉此延续其政权 ; 攻坚的在野党则乾脆把〝政党轮替〞说成是国家未来的出路。 若只为了选战动员 , 出此诉求口号 , 另加煽情的鼓动 , 不愁没有市场 , 但如果是要理性探索大马路在何方 , 这未免过于简单化。撇开经国大计暂且不谈 , 光是对民主的认知及两线制的解读 , 眼下坊间即已莫衷一是 , 各有表述。 民众普遍认同两线制是为了民主制衡。到底来届大选 , 民众所期待的两线制局面是 : 朝野在席次上旗鼓相当的对峙 , 抑 或是彻底的变天 , 迄今仍无定见。 前者是立足于选人不选党的制衡 , 不让胜方因有压倒性胜利而骄横 , 进而形成执政后的〝权力傲慢〞。后者则是一刀切的选党不选人 , 志在变天而已。总结过去的经验 , 这种模式完全强调〝认党不认人〞 , 候选人的素质检视变得靠边站。它 固然可在一夜之间造就了不少政坛新贵 , 但也让一些机会主义份子乘机蒙混过关 , 有的甚至在当选数年后 , 还不为人识。这对两线制的民主制衡 , 不啻是一种莫大的反讽。 同样的 , 当民众聆听政客开口闭口谈民主和肃贪时 , 人们听到的是政客对敌营的检视和批判 , 对己方阵营内的贪腐与压制民主 , 却是选择性的视若无睹 , 或是百般的掩饰。尽管不少朝野政客打从潜意识里认定民众是健忘的 , 可事实上 , 不少民众还历历在目的是 , 一般 政客都有所谓〝权位决定脑袋〞的习性。在野时是一番言论 , 上台后却又是另一番说词。或是 , 在野时所狠批的官僚陋习 , 待自己上台执政后 , 却全都犯上了。 譬如 : 主张言论自由的政客 , 批判别人尤其是敌营的封口令时 , 说是旨在扼杀民主、掩盖真相 , 可当它党内有人对某议题要道出 真相 , 或敢于独排众议时 , 封口令却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理由简

敬致独立新闻在线编辑

敬 致独立新闻在线编辑:针对贵报于6月23日上载有关6月22日"国事论坛"的新闻,标题:"坚持不增契约不存在,翁诗杰称董总亦自相矛盾",经过自我查 证,实有不符原意之处。故此修函,以正视听。事实上,指称有此契约共识的始作俑者,并不是董总,而是教育部, 因为董总邹寿汉先生仅只是引述2010年9月教育部官员致予尊孔校友会的公函内容而已。我在谈话中所指的自相矛盾,乃指该部相关官员与部长之间的言词矛 盾。前者指称曾有所谓"不增独中"的契约,以换取撤消1961年教育法令中教长可将华丶淡小改为国小的条文,时值1995年。后者则遥指上世纪60年代 初,华文中学改制时的共识。两者的时序差距,长达30多年,这岂能不称之为矛盾!再者,两人皆来自教育部。其明显的自相矛盾,自然会引人诟病。 是以,真正自相矛盾,并强辩有碍于契约存在,而不能批准增建独中者,不是别人,而是教育部本身。谨此祈求此函能获上载。突兀之处,尚请海涵为盼。班丹区国 会议员翁诗杰 顿首

翁诗杰:面对流言不动如山 人民选举决定去留

图片
2009年马华党争迄今,退下官职、党职后只保有国会议员身分和马华普通党员的拿督斯里翁诗杰,政治上扎实地摔了一跤,但过去的政治历练却让他有不容小窥的影响。 随着来届大选脚步逼近,如今一粒小沙石也可激起一湖涟漪,而无官一身轻,亲和力倍增的翁诗杰动向一直备受关注。 穿上米黄色上衣搭黑裤的休闲装,他在位于班丹再也的民族中兴基金办公室接受《南洋商报》记者专访逾一小时。 他侃侃而谈本身两年来所做的社区工作以及对政治低潮的感慨,但任凭如何旁敲侧击,仍一贯将底牌紧紧放在心里。 他左一句“我不动如山,你奈我何?”来回应坊间的种种流言蜚语;右一句“我只忠诚于人民”来回答来届大选势必上阵的询问。 说到最后,翁诗杰以“宁可把我的政治去留,交托给人民去裁决,总好过由政党的两三个头头来决定”的坚定口吻,说明他把自己未来政治命运的选择权交给选民。 政治Q&A 问:记者 答:翁诗杰 问:308及双特大之后,你走了一条非常明确的路线就是回到社区,拉近与选民之间的距离。 答:的确,我是刻意打破这种隔阂。过去很多人因为我担任部长、副部长等官职,而感觉与我有距离。我本来就从社区长大,没有必要隐瞒自己的出身,何况我生下来也不是为了做官。 尤其在经历这些年的政治起伏和折腾,如今回到社区让我感觉一种亲切的氛围,我觉得这样很好,至少可做回自己。 问:谈下民族中兴基金会,这是延续你政治生涯的另一个平台吗? 答:1997金融风波过后,有感于许多社区民众反映,所举办的活动能够非政党化,以能吸引许多党外、非政治人物的参与;若说这是另一个政治平台吗?我倒不认为这该成为平台,当年民族中兴基金是因民意的诞生,今日我只是延续这个基金和推动社区活动,就像全国流动义诊及妇女自强运动等。 问:许多人尤其是你的选民认为,你应该退出马华,你怎么说? 答:民众的反应是蛮直接,不论透过电邮、短讯、面子书,或当我在社区走动的时候,这些声音都非常直接,而且越是非正式的走动,就越能听见最直接的声音。 问:选民的声音如此直接,希望你以独立人士或亲民联的身分上阵,这些声音或可能左右你的选票走势? 答:是,我都知道这点,他们有的是真心,有的是试探;这些我当然都知道,心底也做了打算,但我的盘算不会是一些人对政治人物的评估那样,我没有打算用这个来做谈判的筹码。 坦白说,这两年的确不断有人

翁協文利誘馬華人退黨?‧面書文字引譁然‧網民紛揣測

民族中興基金會署理總會長的翁協文昨天(19日)凌晨在面子書,上載一段被指“以金錢利誘雙溪大年馬華黨員退黨”的文字後引起嘩然,有面子書友紛紛猜測所謂“被利誘”的對象是“馬華雙溪大年紅人”。 這段文字在大選腳步越來越近的時刻,不免引起“挖角跳槽”的疑雲。 再加上於今年1月期間,面子書上曾傳出馬華雙溪大年區團團長,也是馬華雙溪大年志工團巡邏隊隊長王維新與翁協文見面,被團員懷疑退黨的消息,這兩則“事件”,不免也讓人有所聯想。 “這傳聞很可笑” 翁協文:沒利誘人退黨 不過,針對昨夜凌晨留字,曾擔任馬青檳州青年團團長的翁協文受到《大北馬》詢問時澄清,強調他並沒有到雙溪大年“利誘”任何人退黨,就如他在面子書上寫的,他覺得有關傳聞很可笑。 他說,他是從同事那裡獲知這項消息,同事指記者都有此疑問,因此在面子書澄清。 或被人利用提高身價 他認為,這傳言會流傳出來,可能性有數種,包括不排除有人要跳槽卻借他提高身價。 另外,他也在想,會不會因他的義診隊目前將抵達雙溪大年展開義診工作,服務貧困人士,而馬華感到威脅後,因而發放消息抹黑其名譽,混淆視線? 無論如何,他否認市面上所盛傳的他以金錢利誘雙溪大年黨員退黨的流言。 與欠債人喝茶或被誤會 翁協文感到無可奈何 翁協文說,他在雙溪大年曾與欠債人喝茶見面,也曾介紹工作給失業的朋友,如果追債和介紹工作被看作“利誘退黨”,他也無可奈何。 這兩個因素,也是翁協文推測傳言形成的原因。 他說,欠他錢者有數位,數額高達數萬令吉,對方當初說因孩子教育費而需要借錢,他基於朋友的交情,在情義上便給予朋友幫助。 他強調,他把借錢、介紹工作予失業的朋友視為善事。 “即使不再是馬華同志,也可以還是朋友,相約出來喝茶見面也無妨。” 指“主角”曾被行動黨拒絕 面書網民紛發表意見 查看翁協文在上載這段文字後,其中有面子書友便紛紛猜測有關對象,指對方要加入民主行動黨,行動黨也不願接受。 該面子書友更指對方被行動黨拒絕後,向惠民黨接洽,似乎已有不少人知道有關被影射的對象。 較早前,雙溪大年行動黨一領袖也曾透露,有中間人向該領袖指有馬華領袖有意加入行動黨,因此要求安排會見行動黨全國秘書林冠英,不過被行動黨領袖拒絕。(星洲日報/大北馬)

百般折腾的一纸批文

图片
连日来 , 攸关〝马华典当华教〞的争议 , 又再演变成为另一起罗生门。董总邹寿汉、教长兼副揆慕尤丁与马华之间的博奕 , 充其量只会进一步冲击大选选情 , 对解决关丹建设独中一事并无裨益。 虽然所谓的〝契约共识〞存在与否 , 足以影响马华在华社里原已低迷的选情 , 可它不应成为增建独中的关键考量。综观整个争议的过程始末 , 教育部高官于 2010 年致予尊孔校友会公函里所提的〝契约共识〞 , 与慕尤丁较后所阐释的 , 显然有时序上的巨大差距。前者指的是 1995 年修订教育法令之前 ; 后者则追溯至上世纪的 60 年代。两者前后相差 30 多年。 惟令人倍感吊诡的是 , 一边厢 , 马华的数位前领袖齐声否认有关契约的存在 ; 其中华裔副教长更是信誓旦旦 , 矢言若有此〝契约共识〞 , 必会辞职退党 , 一副诚信为先 , 勇于承担的架势。然而 , 另一边厢 , 跳槽元老曾永森却独排众议 , 认为半个世纪前的〝契约共识〞是立意良善 , 旨在保住独中当时的现状 , 不因生源的不足而萎縮关闭。 至此 , 争议已愈发显得扑朔迷离。但华社民众的普遍观感是 , 当年的〝契约共识〞已是呼之欲出。他们心中的纳闷完全可以理解 --- 为何增建一所独中竟难如登天 ? 华社既不向政府要钱 , 也不向它要地 , 仅只一纸增建独中的批文 , 竟如斯百般折腾。 若 不是〝契约共识〞使然 , 那又会是啥 ? 其实 , 大马新生代常会疑惑 , 为何国家独立之初 , 竟有多如牛毛的各种 〝契约共识〞 , 煞是捆手碍脚的。更莫名其妙的是 , 很多宣自当权官爷之口的〝契约〞 , 皆显得神秘兮兮 , 全无明文档案所本。即便是要靠口述历史来查究 , 往往也是莫衷一是。 最近在一项选区外的社区活动上 , 民众有人要我就此议题抒发己见。当下我说 , 世上只有不能更动一字的宗教经文 , 并没有永不更动的人为法典 , 更遑论是所谓的〝契约共识〞。毕竟 , 任何抱着祖法不可改的教条 , 坚持遵古泡制的国家社会 , 其前途是堪虞的。 就以大马最具争议性的教育为例 : 民办高等教育何尝不也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 ! 上世纪的 60 年代 , 它被喻为铁树开花 ;70 年代 , 董教总申办独立大学失败 ; 及至 80 年代末 ,

成立“还党诚信行动委员会”,以还马华及华社一个公道

促请王乃志、黄日升和廖润强再次成立“还党诚信行动委员会”,以调查最近闹得热沸沸的廖中莱及魏家祥涉及车牌及独中事件,以还马华及华社一个公道。 本来马华事件对我而言,本可落井下石,但为了厘清及还原历史,认为马华有必要再次成立“还党诚信行动委员会”,而最佳人选就推荐王乃志、黄日升和廖润强,毕竟三者都有经验之人选。 对三人的立场,我也非常欣尝他们的坚持,所以相信他们能在调查后,以解决马华给予华社诚信度的提高,因为马华是一个好的公会,不能终日背着罪名和有辱马华先贤的诚信,更不希望马华被世人辱骂。 “还党诚信行动委员会”即然能解决党内百万人的党争,相信他们对于廖中莱及魏家祥涉及车牌及独中事件的调查,是轻而易取和举手之劳,同时即可让马华恢复民主政党应有的基本党格。 我认为,一个政党不能继续漫无目地的在搞纷争,更不能没有灵魂的领航和斗争,如果让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会让一个建立超过半个世纪的政党给毁灭,最终受害是平民百姓,国家的损伤。 其实,对于各造近日不断抨批廖中莱及魏家祥涉及的事件,相信事出必有因,也相信所有涉及谈论的领袖都很清楚,议题是大家的共识,存在的差异只是“真相”。这一点,决不能含糊以对,应该清楚地向广大的人民交待。 说到底,“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从整个事件的发展看来,马华是第一被狙击的目标。但领导层从来不关心,只想本身的利益和凌驾性地位。若如此,马华“还党诚信委员会”更是有必要再次成立,以捍卫党的诚信、党格和民主精神,把利益归于人民。

政客的说词演义

图片
政客向来最惹人讨厌的语言 , 不仅是官腔十足的辞令 , 更甚的是言不由衷的说词。同一事件 , 连续几天就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 既令人眼花缭乱 , 也叫人无所适从。 在啼笑皆非之余 , 升斗小民真不知到底该为自己年年上缴的税金叫屈 , 竟供养出如斯素质的党政高官 ; 抑或是感到生气 , 为自己的智慧受辱而生气。姑且不论是叫屈或是受辱 , 不争的事实是官爷的说词既无逻辑 , 亦缺诚信。言者固然有〝脑残〞之嫌 , 信其者充其量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打从去年 709 事件开始 , 短短一年这种实例已一再发生 , 且是一幕比一幕精采。 709 的同善医院事件 , 警力是否入侵的罗生门 , 已叫人大开眼界 , 见识了无行政客的逻辑思维与膀掰硬拗的本领。 由最初未经调查即已一口否定的官爷惯性反应 , 而至现场录像上载视频后的执着狡辩 ; 由力称是摄像的角度使然 , 而至较后归咎于风向 , 把警方的催泪弹与水炮一并吹进了医院范围云云。旋即再急转直下 , 警方终肯开档调查 , 到最后以承认犯错告终。此案折腾数周 , 让人看尽了政客欲盖弥彰的咀脸。 无独有偶 , 相映成趣的另一事件 ---325 华教集会华裔副教长挨揍疑云 , 同样暴露出当事人由言词的闪烁 , 而至真象大白后的尴尬。副座官爷先是声称挨揍 , 连续几天登上媒体版面的照片 , 天天皆 是自握拳头 , 比着自己脸颊的动作 , 刻意凸显了当时挨揍的情景。 然而当呼之欲出的涉案揍人主角现身澄清事实时 , 副座官爷的说词却立时变调。由绘声绘影到否认指称涉案主角 , 再到所谓的宽宏大量不予追究 , 而至随后主办方抖出现场录像时的真相大白 , 民众再次看到了政客谎言戳破后的窘困。 在理屈词穷之际 , 顾左右而言他 , 岔开话题或制造新议题 , 固然可替当事人缓颊 , 但此前有关事件所造成的伤害 , 却绝不仅止于暴露涉案官爷的人格官品而已 , 它 也同时让主办方蒙上保安不力之嫌。对官爷隶属的政党 , 更是冰上加霜。这断不是单凭简单的〝阴谋论〞就能因应解套的了的。 目前闹得沸沸扬扬、全国哗然的车号竞投风波 , 〝阴谋〞二字虽未出口 , 却是呼之欲出 , 成了涉案卫长字里行间的潜台词。交通部麾下的陆路交通局 (JPJ) 有否处心积虑

不容搁置的矛盾争议

图片
不只一次我曾公开的说 : 搁置争议并不能解决矛盾。它等同把矛盾争议扫进地毡底下 , 暂时眼不见为净而已。同样的 , 对某一议题 , 既不吭声也不表态 , 并不等于表态。毕竟 , 〝无声胜有声〞并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铁律。好些时候 , 无声的沉默非但使问题无以厘清 , 更可能因而加深别人对当事人的固有印象。 近日来 , 关丹复办独中诉求的延烧 , 引出了当年马华同意设限保持独中现状 , 以作为换取撤消教育法令不利华小条款条件的疑云 , 即是现成的例子。 董总邹寿汉亮出教育部高官于 2010 年 10 月的公函 , 信中提及所谓〝典当华社利益〞的丧权契约。这煞是攸关马华党誉的荣辱。然而 , 马华芸芸众官对此 , 却只有华裔副教长抢时表态谓 , 若真个丧权辱族、典当族权 , 他将立即辞职退党云云。 坦白说 , 这席话只会令人感到纳闷。尽管他官拜教部副座 , 可他未免自估过高 , 把自己党籍官位的含金量错误高估 , 以为个人在政党官场的去留 , 足以力挽华教独中的狂澜。反观其它一众党领袖同志 , 个个噤若寒蝉保持沉默 , 即便是近日来〝鸟〞字连篇的掌舵人 , 竟也忘了〝高调问政〞的承诺 , 对此案的沸沸扬扬扬 , 完全不予理会。这倒是令人啧啧称奇的。这一起罗生门事件不会因为有人敢于呈辞而落幕 , 相反的 , 它给民众带来了无限的负面想像空间。 另一边厢 ,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行动党卡巴星主席的〝非回教徒首相论〞。记忆所及 , 他已不是首次提出这项攸关宪政诠释的主张。从法理的角度视之 , 他并没有错 , 更不曾犯了天条。他充其量只是冒犯了朝野阵营里的民粹份子而已 , 没啥了不起。 平心而论 , 卡巴星的这项主张 , 无论是在政治情操或勇气上 , 都比秘书长林冠英首长更为可取。后者数次坦言不曾奢望染指首相职的言论 , 难免会予人一种自我矮化的印象。 际此大选在即 , 双方阵营正值剑拔弩张的当儿 , 卡巴星的言论自然会在民联阵营里激起千重浪。伊斯兰党主席哈迪阿旺一马当先的灭火 , 重申民联执政仍然不改马来人出任首相的惯例云云 , 很明显的是尝试稳住民联 , 尤其是 伊斯兰党的马来基本盘 , 但却掩蔽不了该党丹州大臣聂阿兹长老的另一番言论所引起的混淆。 聂老主张曰 : 只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