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11的博文

堅持(二)

图片
308后,政坛激起千层浪,给沉闷的政坛带来一股新新人类。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狂欢滥呼、出谋划策、公开质疑、泼水打棍大有人在,那么政治路途究竟还要走多长? 可能是看不下去,或是追求理想,不排除哗众取宠,谋取权利。所谓好的,就要继续走下去,不能睁一眼闭一眼,得过且过。 作为国家的领导层,应该揪住腐败不放,不然就落个千古骂名。所以政途之路并不好走,非要搞出个朗朗乾坤,最后心力交瘁而终。 究其原因,政治被几百权贵把持,这些人大部分是资改的受益者,资改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至今坚持资改路线不动摇就是明证。这些人当然会选择得过且过,在不受影响他们根本利益的情况下可以做些改良民生,平复民怨的事情,如果矛头指向他们,恐怕他们不会同意把权力赋予你,即便赋予了也会赶你下台。同时群众也只是冷眼相看,很难再有作为。 不是大智大勇的人,是走不了政途。路线就是要旗帜鲜明地站在人民群众一边,向把持政治、经济的权贵,富人做坚决的斗争,这几乎等于一场新革命,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他需要发动人民群众,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对于腐败集团嫉恶如仇,有足够的智力和勇气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成功了扬名千古,失败则遗臭万年。 其实政途几乎是条死路,因为唱红打黑明显让几百权贵感觉到利益受到威胁,他们不会把最高权力赋予一个有可能清算他们的人,这几乎等于自杀! 政途也像人生,要坚持善良与真诚,如果当成败与输赢才能下定论,那么一辈子的坚持确实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就如同“如逆水行舟”,停下脚步就跟姑息一样,所以要明确的目标与不断的自我激励,坚持再坚持!圆满与胜利才会属于你!

堅持(一)

图片
*頭前的路 不知多長多呢苦  看不著 走著一步算一步  雨水那落 已經渥濕阮衫褲     這陣風 只是乎阮的心更加堅強 #成功的背後 嘸知有多少苦楚     阮選擇的路 一定堅持到成功 △堅定的心伴阮向前走 請你會記著阮的名  有人出世著好命 阮是用命底打拚  嘸驚失敗慢慢向前走 運命不是天註定     只要用心來打拚 一定唱出阮的名 Repeat *,#,△,△ 有人说,政治是黑暗的,我不否认。从我国过去发生的政治纷争、贪污及滥权,政客们你虞我诈、互揭疮疤等事件看来,并不完全错误。 其实早已意识到政治这条路不好走,但还是要继续走,而且要更努力及坚定地走,因为始终相信总有一天我国的政治能达致健全及民主机制。 人生是一个发现困难并且解决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时而短暂、时而漫长。当面对不利境况的时候,惟一能做的就是坚持挺过生命的低谷期,始终相信黑暗过后会天明。 由于自己的奋斗,也有许多引以为傲的成功。而所做的事,并不是心境的表达,并不是我所求的人生轨迹,而是环境所逼成的。 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不过,我知道还是有机会的,因为相信成功最需要的是坚持。问自己到底能坚持多久,唯一的理由是等到风雨过后!

“好的,我们尝试来做”!

图片
帮助别人的方式有很多,你可以扶老人过马路、在捷运上让个位子给孕妇坐,可以拍拍垂头丧气的肩膀,也可以让迷路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唯,这全都不是长久行善服务对象。 当然,这都是可以即性行善之事,扶老持幼,致力长者及妇女服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孤寡、空巢老人,是我们的志愿者服务队的主要服务对象。在我们送爱的集体里,故事总给予人们更多勇气与感动,没有篇篇大道理,有的是以实际行动。 民族中兴基金会成立1999年,多年来不断扩大其工作范围,从单纯的社区基础活动,努力扩展至多维领域范围,以从事慈善、教育、技能学习及以保护妇女和儿童。目前,由民族中兴基金会所提倡的复兴社援组,已偏布在全马各地,全国各州属积极的在进行慈善福利工作,主要是组织社会活动,促进和推动社区成员之间的互相关怀的社会的精神。 可以强调的是,我们是一个超越政治,积极推广慈善、福利及教育事业的非政府组织,如讲座、展览、交流,为学生提供奖贷学金,协助和高等教育机会,以进一步寻求父母的知识性和机智。同时也给予符合资格的学生因被拒进入当地的公立大学机会,为离校生进行多技能培训计划,学习强调实用性和就业能力,以体现了承诺民族的人力资本开发的目标。 此外,我们也保护妇女的议程,域跨性别的社会关怀的措施,包括城市生存技能培训计划讲习班和技能的学习,提高贫困妇女的生计,儿童保护议程,以及支援被遗弃的婴儿。 当然,我们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每天做着平凡的工作,有的是一种强烈的愿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志愿者?可以告诉大家的是:“ 好的,我们尝试来做 ”!这是我们奋斗终身的信念,也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退缩。因为坚持相信,若是对他人有所付出,日后会有善果,同时也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其实关爱他人并不太难,难的是肯与不肯去做。所谓一个存有感恩思想情操的人,时时刻刻都会在影响他人,感染众生,懂得自律,实践慈善福利工作,才能有正确的身心和健康发展。 我们关心他人,付出的是一片真心,往往在别人想不到的细节上给他人帮助,我们只求奉献,不求索取,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难为情! 目前遍布全国的复兴社援组,也不清楚队员有几人,也说不清明天到哪里去服务,只知道那里有贫困病人,我们就去那里。有很人说我们是“乌合之众”,但我们却是有计划地开展志愿服务,还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吸引社会爱心人士来参与志愿服务。这一切都说明了我们的志愿者...

九九重阳节

图片
重阳节,一个旧有的传统节日,现在已经很少人庆祝了。有者甚至是不懂这个节日的存在,他们所知道的也不过是九月初一到初九是九皇爷大诞。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 老人节 ”,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一些地方把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九月初九,是我们传统节日中其中一个已经鲜为人知的节日。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离开家到处去旅行或爬山。原来,这是有它的典故的。话说,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 。 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地”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在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白方礼”(五)

图片
白方礼老人曾两度入围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名单,但两度落选。2004年度感动中国评选,白方礼网络投票仅排在刘翔、任长霞之后,名列第三,但最后榜上无名。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他去世后的新闻报道让更多人知道了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网友和国人。他再次入选2005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名单,却再度落选。 2008年3月13日,白方礼去世3年后,在46家网络媒体联合主办的首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在这个没有奖品、没有奖金、没有颁奖晚会的网上评选中,他终于“感动中国”。 白方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老劳模,嘛事就得多为国家做点事,多做点贡献……” “我没文化,又年岁大了,嘛事干不了了,可蹬三轮车还成…孩子们有了钱就可以安心上课了,一想到这我就越蹬越有劲…”    “想想那些缺钱的孩子,我坐不住啊!我天天出车,24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回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打定支教的主意,白芳礼对儿女们说:“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定了,谁也别插杠了!” 白方礼对南开大学老师说:“我这样一大把年岁的人,又不识字,没啥能耐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了,可我捐助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有文化,懂科学,说不定以后出几个人才,那对国家贡献多大!” 白方礼对支教公司的受雇员工说:“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 白方礼对受助学生们说:“同学们放心,我身体还硬棒着呢,还在天天蹬三轮,一天十块八块的我还要挣回来。” “你们花我白爷爷一个卖大苦力的人的钱确实不容易,我是一脚一脚蹬出来的呀,可你们只要好好学习,朝好的方向走,就不要为钱发愁,有我白爷爷一天在蹬三轮,就有你们娃儿上学念书和吃饭的钱。” 白方礼在等活间隙吃馒头,对认识他的围观群众说:“这有嘛苦?这馍是农民兄弟用一滴一滴汗换来的,人家扔了,我把它拾起来吃了,不少浪费些么!” 白方礼对红光中学孙玉英老师说:“我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虾,我把钱都攒着,给困难学生们。” 白方礼在病中对关心他的市民们说:“我挺好的,谢谢大伙惦着,等我出院了,还要支教去!” 老人临终前时断时续地说:感谢大家的关心,要是有来世,还将蹬三轮为年轻后生们播撒自己的爱心。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白方礼”(四)

图片
这些年来, 白方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但他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 。捐助的款项,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有人试图在老人那里找到曾经被资助的学生名单,但只发现一张他与几个孩子的合影(这是唯一的一张照片)。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很朴实:“ 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     2001年,白方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了,就在车站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捐出这笔钱以后,老人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女儿白金凤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说打退堂鼓的话。  重病在身的白方礼老人卧床不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贫困学生,最想做的事还是支教。在2004年新年钟声敲响以前,老人对来看他的人们说下了这样的话:“ 我现在一个月只有600块钱的收入,能力有限,明年如果我的收入能再多一点,我一定会资助更多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方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须再为别人做什么,倒是完全应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是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方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那年冬天,老人...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白方礼”(三)

图片
开业伊始,白方礼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地说了办公司的宗旨:“ 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 。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别看称“白方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 无私资助志在其才 ”,使这间售货亭显得格外光彩。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作本钱,慢慢地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摊位,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方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大了对自己的压力。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出车,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精神世界。他尽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着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无数莘莘学子。 白方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老人蹬三轮车的时候,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来像个乞丐。“ 我从来没买过衣服,你看,我身上这些衬衣、外裤,都是平时捡的。还有鞋,两只不一样的呀,瞧,里面的里子不一样吧!还有袜子,都是捡的。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着的东西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 。”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就一点点咸菜。很多时候由于拉活需要,白方礼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人已经好多年不住在家里,特别是老伴去世后他就以车站边的售货亭为家,所谓“床”, 只不过是两摞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铁皮的售货亭里,老人度过了一个个酷暑严冬。后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仍能够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白方礼”(二)

图片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跑啥?”白方礼在庄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干活,便问。娃儿们告诉这位城里来的老爷爷,他们的大人不让他们上学。这是怎么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长问这是究竟为啥。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们上学。老人一听,心里像灌了铅,他跑到学校问校长,收多少钱让孩子们上得起学?校长苦笑道, 一年也就十几块钱的,不过就是真有学生来上学,可也没老师了。老人不解,为嘛没老师?校长说,还不是工资太少,留不住呗。  这一夜,老人辗转难眠: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 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不成!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学这事不行 ! 在家庭会上,白方礼当着老伴和儿女们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插杠了!”别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们知道,这5000元钱,是老爷子几十年来存下的“养老钱”呀!急也没用,嚷更不顶事,既然老爷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随后,老人便分两次将5000元捐给了家乡白贾村,建立起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村里人为了表示谢意,将一块写着“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方礼家。  那以后,老人又蹬上了三轮车。像往常一样,儿女们在老爷子出门前,都要给他备好一瓶水、一块毛巾,一直目送到街尽头。白方礼呢,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比过去多装了一样东西,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尽管一样蹬车挣钱,白方礼却有自己的“生意经”。 今年60岁的张师傅回忆说,16年前白方礼经常在天津站附近拉活,那时就认识了同行白方礼,别人拉车是为千方百计挣钱养家,而白方礼却连续把劳动所得捐献给公益事业;还特别在他的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 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 ”字样的小旗,公开宣布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    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方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钱交给了学校,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思忖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儿呀!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回到车站他那个露天的“家”后,老人硬是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 儿女们看老人气喘吁吁地挂着一身霜露,...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白方礼”(一)

图片
天津一位名叫白方礼的老人74岁以后的18年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了35万元人民币,他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一个近乎神话的故事就是这样在我们身边发生了。 白方礼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 解放后的白方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 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1974年白方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 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1987年, 相当于绕地球蹬了几十圈的74岁的白芳礼正准备告别三轮车时,一次回老家的经历使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蹬上三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图片
“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古代圣人表达出的思想,也让我们触摸到了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不断进步的原因,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的确,要提高国家文明素质、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培养造就世界一流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出现在不同部分却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字字珠矶,激动人心。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而忽视教育者,是缺乏远见和不成熟,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而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这不能只挂嘴边说说而己,必须身体力行,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所谓:“一滴水唯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就如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所以我们必须确保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不断提高教育水平,要把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

政治人物粗俗化,是市场需求?

308 后,我国政坛发生了巨变。一方面传统的道德家园已被视作臭不可闻;另一方面具有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也在话语粗俗化的蹂躏下,成为一片废墟。 这正是当代政治文化趣味迅速走向 “ 身体化 ” 的逻辑阐释。作为一种以 “ 身体欲望 ” 为中心的文化趣味,它的核心特征就是表现形态的粗俗化,不要伦理 “ 内容 ” ,不要审美 “ 形式 ” 说法。 粗俗的话语多数不能达成任何共识或说服任何人,相反只会加深双方的仇恨。说实在的,到底是哪条牙缝挤到你这颗葱了?可能是他们的思想肤浅,教养低下。 在槟州,每天可听到 饿鬼节 , BO HOOD 的榴梿 ,高喊 “ 兴啊!旺啊!发啊! ” 的口号,不知是否听了会 “ 毛孔撑 ” (毛骨悚 然)!这种文化,在 308 前是不曾听过的,只是没想到,执政党会以这种似混迹学术界的小混混,用卑劣的方式搏出位! 敢问一句,是人民喜欢听这话语,还是这些人思想肤浅,教养低下?或是外来者不清楚槟州人的文化和这些口号的用意。        兴啊!...旺啊!...发啊! 大家都明白中元节是拜祭孤魂野鬼,其历史和意义深远,包涵了对先人的追思、忏悔、觉悟、以及对社会的服务和救济等等; BO HOOD 则是 “ 太监 ” 的意思; “ 兴啊!旺啊!发啊! ” 口号是在往生者盖棺时所高喊的。只是没想到会被人当着是宣传的手法。 我一直强调,要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重视。但就有一些政党人士利用粗俗的话语作人身攻击,毫不尊重,完全 不讲道理和理性,以令对方蒙羞为目的。 我在猜想,可能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嘴里发出的排斥过激言论,引导人民失控、愤怒、仇恨,以达致政治目标。如果我们把政治言论说成视为民主政治中必要与理性的论辩,那么人类的纷争就会少一点,爱心就多一点。 其实不难发现,各种课题的跟进者几乎都是情绪的发泄者,情绪淹没理性。它不仅危害理性的论言,只要条件成熟,也可以成为凝聚政治情绪的工具。尤其在大选的时候,各种各样非主流的声音,就可能在反体制的共同动机下,汇集到同一个阵营里,形成可观的声势。

《祝頌》“宋萬慶校長”

图片
彩雲飄過大山,腳下有我懷德堂; 綠茵千頃,堂皇校舍建其上。 毓秀鍾靈,學子三千,文理商科五育並優良。 建典章,立制度,校訓皇皇,啊........... 校長,校長,日新功臣,華校模範。 二十年來家校,妻梅子鶴, 青燈黃卷,歲月堪悠涼, 熱血滿腔,青春輝煌傾注於作育英才上, 業績彪炳社會推崇,北馬今響滿。 斜陽夕照,晚節猶有,黃花香。啊........... 校長,校長,古道容顏,師長典範。 伟大的导师,宋万庆校长,虽然离开了我们25年,但他一生朴素无华,高风亮节,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让人肃然起敬。 宋校长于1986年9月22日因病撤手尘寰,魂归天国,得年61。他的生平友好及一批学生们,每年的9月22日,风雨不改的到槟岛西方路基督教坟场宋校长坟前献花,更成立“宋万庆教育基金会”以秉承校长为教育的遗志,以秉承宋校长一生为教育的遗志,每年皆发出若干名额贷学金资助清寒学生深造,借以让宋校长英名万古流芳。

九皇大帝传说

图片
1)据道教的《北斗本生经》所说明的九皇大帝来历,是个神明的化身故事。 经内说,龙汉时代的国王有1位皇妃紫光夫人,在过去世曾经发愿要生下圣子“辅估乾坤”。有一天,这一位王妃在金莲花池沐浴,受到感应,生下了莲花九苞,化为九子,便是九皇。 2)根据《本命延生经》的教义,元始天尊之阴气化生斗姆。斗姆的梵气又化生了九皇。因此,九皇实为先天之大神。 凡是侍奉九皇,必尊九皇之母,凡侍奉九皇之斗母的地点都称为“斗母殿”或“斗母宫”,但是,却不常以“九皇大帝”为正式庙称。 3)民间对九皇大帝的来历,则另有拟人化的传说,以为他们是抗暴或保皇失败而被杀的义士,或说是被官府斩杀的海上势力领袖。 南洋各地,其中有些九皇神庙,迎神的仪式是在海边迎海水回祭坛,又有的人庆典期间又手缠白带或手披麻带,仿如带孝。 有关传说之流行,可能与早期会党有关。早年的会党曾借九皇诞掩护,进行结社和举行仪式;九皇醮仪包括了超渡忠魂仪式,会党可能亦乘此机会纪念原为海上反暴义师的先烈,遂造成传说的出现。 习俗: 1)九皇诞是一个信众一年一度集体持素的日子。各人在这9日内持素的日子长短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持素者都必须讲究身口意三净才是合乎规矩。 讲究的作法,更要求煮食素菜的锅具和所用的杯盘都不曾染上荤腥。 2)凡是举行九皇诞的地区,必定立起称为“高灯嵩”的竹嵩。竹嵩的材料去枝留尾,上挂九灯。立灯嵩有两层意义: (一)它是用来为天上的神明指路,让神明知道某处举行庆典和醮仪,相约前来同庆共欢。 (二)道教以“北斗灯仪”消灾迎祥。它代表灯仪的简化与形式化。 过去,竖灯登嵩是在地上挖洞,洞内藏着含有吉祥寓意的物件,包括铁钉(出丁)、钱币(生财)、木炭(旺盛)、五谷或豆类(丰收),现在,由於一般都是在柏油路上立嵩,因此竹嵩都是下加脚架立起,也不讲究埋藏吉祥物。有些地方的神庙则仅在坛内燃起九灯。 3)农历九月的最初几天,其实也正好是其他数位神明的神诞,例如:九月一日即是中国南方流行的哪吒神诞。 因此,按民间庙宇的每逢九皇神诞,就会出现不同的神明下乩,同到坛前办事与庆贺,使到九皇诞成为颇多神明跳乩集会之日;所以,名为九皇诞,却又是其他神明的童身带领信徒行仪和表演过火、下锅的盛日。 到了第九日九皇回天之夜,亦有各路神明的神銮及乩童护送九皇的绕境游行,非常热闹。 4)福建人喜以“爷”尊称神明,亦...

九皇大帝

图片
九皇信仰原是北斗信仰,是中国人传统中最古老的星辰崇拜。九皇大帝是指与玉帝同一品位的先天大神“勾陈天皇大帝”、“北极紫微大帝”以及北斗七星的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 由于中国人观北斗的历史可远溯到公元前30世纪至40世纪,因此中国人观察中的古北斗星座有九星;後来遂产生北斗星座七明二暗,除七星外另有辅星与弼星二颗暗星的说法。反後来道教则解说,这二颗暗星其实是勾陈与紫微二星的分气。 每年农历九月,在马来西亚各地流行的九皇大帝庙会及吃素风气,其实源自中国汉代以来道教教徒举行礼斗集会的习俗。九皇诞包括了集体礼斗、拜斗的活动,这是北斗崇祀习俗的南移。 北斗信仰是中国最重要的自然星辰崇拜。又由於北斗在中国的天际,是一座每天转动一圈的星座,人们也根据北斗一圈的转动,分出它一天有12个转动阶段,创造了观北斗认识12个时辰的时间测量法。 人们还发现到,北斗斗柄会根据1年中很多不同阶段的时日,指向天际不同的方向;每当黄昏群星出现时,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向,都会落在一定的方位,而天上的群星,却也根据斗柄在不同季节所指方向不同,出现移形变位。 所以,人们又根据北斗斗柄的方向转动,发现斗柄有24种方向可指,於是人们便有了“24山”的中式罗盘。 而每一次斗柄在一段时间内指向一方,地上就会出现一次气候变化,影响农耕;於是古人便得出一种看法,以为斗柄所指的方向指令24节气气候变化,造成春、夏、秋、冬之别。 所以,古人有一句成语“斗转星移”,用以形容时间的流逝与世事变化。 古人在夜间,是以北斗指示方向。北斗的斗子上最外2颗星,联成直线,延长到四倍之处有1颗星,无论北斗如何绕它转动,它都兀然不动。这颗星就是永远在正北方的北极星。 所以,不论时辰和季节可以用北斗找方向;不知时辰和季节,也可以看北斗推知时辰和季节。人们可以根据北斗找北极星的方位,只要发现北方就能认清八方;人们又根据季节的认识,按北斗的斗柄指方去测知地面的正确方位。 在以农立国又地广人稀的中国大陆,观察北斗在天上的变化,可以“指示”了人们认识气候变化与交通方向,成为农业及交通最高及最标准指标。 每当北斗一变化,天上的星象、地上的阴阳及气候和人间的情况也会改变。所以,人们便以为北斗管理星辰气候,也影响人的福寿命,并由此变化各种以北斗九星名义演变的风水命理学。人们逐相信崇拜北斗,可以作为消灾解难、增福添寿的方...

“九皇诞来了!”

图片
最近天色变幻无常,时不时就下大雨,“ 九皇诞来了 !” “九皇爷”究竟是一个还是有九个皇爷?历来有关他的传说版本太多太多了。有些传说谓有九个头的皇爷,也有说是九兄弟,更有人说他们都没有头,这也是较广为人信的反清复明的义士。 据传,明末清初,清朝灭了明朝统治中原,中华热血儿女不甘受服而大举反清复明,却遭清军追杀巢灭,其中有义结奋举反清的首领以及明朝皇室后裔亦受其害,首级被置在瓮内密封,并放落海中任漂流。 逐流至福建埔田,由出海捕鱼的渔民拾得,竟发现瓮中有九个首级之多,皆是反清复明的义士及明朝皇室等首领。乡民为纪念他们,便定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为此九烈士办开丧集会,为隐烈士之名,即以“九皇大帝”神明取代,一直沿续至今,“九皇爷”也成了善信心中的神。而九皇爷也与一般神只不同,他是众多神只中,唯一没有形象的。 九皇爷的诞辰虽是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但却是从农历八月最后一天开始庆祝,故一共10天。而据说“九皇爷”特别照顾一些靠海为生的人,因此沿海一带善信最多。

张天师

图片
好的文化,我们应该将它记录下来,进一步的将它放上网站,让它得以承传下去。就如大山脚甘榜峇鲁阿里玛花园天师壇一样,把历史记载和加以宏扬。 根据历史记载,张天师从第一代创立迄今已有2000年,直至2009年6月10日,张道祯宣布承袭嗣汉道教第64代张天师。 “张天师”,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龙虎宗各代传人的称谓。“正一道”(即“天师道”)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后世称张陵为“(祖)天师”,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曰“三师”(“三张”)。其传人为其子孙世袭,后皆称为“天师”,因张姓即被称为“张天师”。 道教五大派门中,只有张道陵一脉是坚守把职位传授给亲族的作法,也就是“传男不传女、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幼、传子不传弟、传弟不传侄、传侄不传叔、传叔不传族人,传族人不传外族人”,基本是以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为主,若上代天师无子嗣,则过继血缘最近的侄辈承袭。如无侄子可过继,则传弟弟或叔辈,如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传继给堂叔张时修,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长子张宗汉好诗酒,不乐应酬,遂让位于弟张宗演。除此之外,“张天师”的传承还需要一定的要件,鉴定天师世代的信物。 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汉末张陵创教,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张天师,其教亦称天师道。置二十四治(即教区),其中阳平治为各治之首,类似中央教区,制“阳平治都功印”,连同“三五斩邪雌雄剑”和经箓,为象征天师掌教权威之法器,规定“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 2008年10月,代理掌教张源先羽化于台湾南投,其后台海两岸有多人出面争夺天师袭位,包括台湾的张意将、张美良、张懿凤、张道祯等人,及中国大陆的鲁金涛、张继禹、张贵华等人,中国道教界从此纷争四起,各立山头,形成四分五裂的情况。 直至2009年6月10号,张道祯宣布承袭嗣汉道教第64代张天师,同时得到台湾内政部确定,使得张天师之争终告结束。 张道陵 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个角。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汉光武帝十年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身穿锦绣并且拿了一枝奇花给她。他母亲接过来就醒了,只觉得满室异香,整月不散。由此感应而怀孕,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紫气弥漫在庭院中。房间里光华如有日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

“发炉”

图片
在大山脚武拉必乐龄俱乐部庆祝中秋节月光会那一晚,在旷场中祭祀“月亮妈”,香炉中的线香突然引发大火,就是民间俗称的“发炉”现象,民间视“发炉”为吉祥的象征。 香炉发火原因,一为炉中香火太盛,热度过高,香脚会整个燃烧,此可言为“香火旺盛”。二者为神圣对善信或祖先对子孙有所指示,无何方法,只有借火引燃香脚,以示警告。 香枝本来由上(天)慢慢沿下燃烧,则属正常。若由下(地)发火燃烧,表示下民有事,故称“发炉”(指火急现象),如人被火烧到脚(香脚),非伤亦痛。逢此现象可用圣杯请示吉凶,不必慌张烦恼,发炉有时是吉非凶,有时则无关紧要。 “发炉”真正的象征是什么,只有见人见识!唯发炉的原由可从线香之头辨之,由炉底而起则是真正“发炉”,由上而下则否也。

古老神话传达给孩子,让他们知道源自何方。

图片
大山脚武拉必乐龄俱乐部主席余亚春指,中华文化要发光与发热,还须靠大家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把优良的中华文化承下去。 他呼吁乐龄人士踊跃加入该组织,使它发扬光大,塑造爱心社会。 余亚春是周一晚在该俱乐部举办一年一度中秋晚会时如是表示。仪式上,该俱乐部强调打造居安思危的口号,特拨出300令吉充武拉必自愿治安队活动基金,由财政宋帝汉移交予邱丰林。 大山脚武拉必乐龄俱乐部总务郑永顺侃侃而说,拳头的每一根手指长短不一,都有不一样的功能,非常的重要,缺一不可。 他说,如果每一根手指都要争做“老大”,谁都不愿屈服予谁,那如何能团结发挥力量,这必须深思的。 国阵大山脚武拉必州选区协调员翁协文一再强调,基于没有将古老的文化传说传达给孩子知道,加上受到新科技的影响,导致现今的孩子己经不相信,月亮再有嫦娥、吴刚和小白兔了。 他认为,趁着每一个佳节,就像这中秋佳节到来时,应该 把这古老的神话,传达给孩子,让他们知道,这古老的神话是源自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