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华小获教育部拔地3英亩充新校址
呀吃18 英里(Batu 18 Ulu Langat)位于雪兰莪州,距离吉隆坡大约20公里,而距离加影(Kajang)则是大约18公里的一个新村。
Batu 18 Ulu Langat 原名为Sungai Langat(冷岳河)。在早期的70年代,这里也以香骨业驰名,也是当时的主要经济活动。呀吃18英里虽然没有先进的设备,但基本设施如邮政局、警局、学校等以方便当地的住户。Sungai Tekali 也是游客喜爱的去处。此外,三清宫也坐落在住宅区里让华裔住户省了交通问题方便到此膜拜。
建立呀吃18英里新村后,采矿和割胶工作是主要的经济为生。1960年紧急状态以后,一场经济革命悄然而起。男人在外割胶,女人为了帮补家用而在家做香骨。1970年代,锡矿和橡胶的价格下降,香骨业成了主要经济活动,呀吃18英里变成了香骨村。
到了1990年代,大部分的年轻人外流,造成香骨业衰退。另外,私人地主收回土地作为房地产发展用途。所以,呀吃18英里全村都迁往呀吃14英里,位于双溪马交(Sungai Makau)附近的一块40英亩的地建立新家园。KAMPUNG KENANGAN BATU 18迁村之后,呀吃18英里新村这个名字依旧不变,虽然现在距离吉隆坡不是十八英里了。至于官方名称,则从Batu 18 Ulu Langat 改成了Kampung Kenangan 18。
现在呀吃18英里新村共有184个地段,村民人数大约1500人。华裔居民较多,占了90%。其余的则是马来裔、巫裔和原住民。现今新村人口大部分为老年人,许多年轻一代则都往外地深造式工作。此外,客家话是当地的通用语言,因为到处可见居民之间大多数以客家话沟通。也有部分村民以福建和广东交谈,因此村民普遍上可掌握至少两种方言。
目前“呀吃18英里”新村已走出传统格式的新村木屋。木屋已变成了钢骨水泥的半独立式洋房和时尚的房子。这里的房子都甚豪华,可见他们充分利用政府补偿的土地精心打造自己独一无二的温暖窝。
这里有一所呀吃18哩中华华小(SJK( C ) Choon Hwa Batu 18 Hulu Langat)及一所国中, 提供了当地莘莘学子求学的机会。
呀吃18哩中华华小是在1948年创建,是通过当地村民一分一毫乐捐,在新村设立用木屋建成的小学。学生都是来自本村的小孩,而当时的学生人数是20名,占地2.231英亩。自从新村搬迁后,呀吃18哩中华小学学生来源逐年减少,而面对学生流失问题。
目前呀吃18哩中华华小只有32名学生,大部分都是原住民和巫裔。学生越来源逐年减少,而经过多方的争取下,获得所有家长一致同意和教育部答应迁校。
如今呀吃18哩中华华小正等待迁校。董事部并没有因为准备搬迁而忽略学校的基本设施。为了留着学生,校方还自费为学生缴付车资,载送学生从14哩到18哩上课。
中华华小学生人数逐年下降, 班丹区国会议员翁诗杰献议该校迁至该区, 以应付日后之需。
2007年
03/03/2008
翁诗杰致函教长感谢他在31/01/2008宣布通过有关搬迁事项, 并敦促教育部能尽快落实迁校。
Batu 18 Ulu Langat 原名为Sungai Langat(冷岳河)。在早期的70年代,这里也以香骨业驰名,也是当时的主要经济活动。呀吃18英里虽然没有先进的设备,但基本设施如邮政局、警局、学校等以方便当地的住户。Sungai Tekali 也是游客喜爱的去处。此外,三清宫也坐落在住宅区里让华裔住户省了交通问题方便到此膜拜。
建立呀吃18英里新村后,采矿和割胶工作是主要的经济为生。1960年紧急状态以后,一场经济革命悄然而起。男人在外割胶,女人为了帮补家用而在家做香骨。1970年代,锡矿和橡胶的价格下降,香骨业成了主要经济活动,呀吃18英里变成了香骨村。
到了1990年代,大部分的年轻人外流,造成香骨业衰退。另外,私人地主收回土地作为房地产发展用途。所以,呀吃18英里全村都迁往呀吃14英里,位于双溪马交(Sungai Makau)附近的一块40英亩的地建立新家园。KAMPUNG KENANGAN BATU 18迁村之后,呀吃18英里新村这个名字依旧不变,虽然现在距离吉隆坡不是十八英里了。至于官方名称,则从Batu 18 Ulu Langat 改成了Kampung Kenangan 18。
现在呀吃18英里新村共有184个地段,村民人数大约1500人。华裔居民较多,占了90%。其余的则是马来裔、巫裔和原住民。现今新村人口大部分为老年人,许多年轻一代则都往外地深造式工作。此外,客家话是当地的通用语言,因为到处可见居民之间大多数以客家话沟通。也有部分村民以福建和广东交谈,因此村民普遍上可掌握至少两种方言。
目前“呀吃18英里”新村已走出传统格式的新村木屋。木屋已变成了钢骨水泥的半独立式洋房和时尚的房子。这里的房子都甚豪华,可见他们充分利用政府补偿的土地精心打造自己独一无二的温暖窝。
这里有一所呀吃18哩中华华小(SJK( C ) Choon Hwa Batu 18 Hulu Langat)及一所国中, 提供了当地莘莘学子求学的机会。
呀吃18哩中华华小是在1948年创建,是通过当地村民一分一毫乐捐,在新村设立用木屋建成的小学。学生都是来自本村的小孩,而当时的学生人数是20名,占地2.231英亩。自从新村搬迁后,呀吃18哩中华小学学生来源逐年减少,而面对学生流失问题。
目前呀吃18哩中华华小只有32名学生,大部分都是原住民和巫裔。学生越来源逐年减少,而经过多方的争取下,获得所有家长一致同意和教育部答应迁校。
如今呀吃18哩中华华小正等待迁校。董事部并没有因为准备搬迁而忽略学校的基本设施。为了留着学生,校方还自费为学生缴付车资,载送学生从14哩到18哩上课。
呀吃十八碑中华华小迁校演进表
2006年
中华华小学生人数逐年下降, 班丹区国会议员翁诗杰献议该校迁至该区, 以应付日后之需。
2007年
翁诗杰初步鉴定班丹福全山庄的学校保留地为中华华小的迁校新址。
31-1-2008
时任教长的希山慕丁宣布批准兴建七间新华小及搬迁十三间华小, 其中包括呀吃十八碑中华华小至班丹。
03/03/2008
发展商Ekabena有限公司致函给时任教育部长的希山慕丁,表达他们同意划出福全山庄(Taman Lembah Maju) 10.7英亩土地, 充作呀吃十八碑中华华小的迁校用途。
当天, 教长官访班丹国会选区, 并在班丹美华城国中举行的大集会上证实呀吃十八碑中华华小获准迁至福全山庄。
18/03/2008
雪州教育局总监指出在还没迁校之前,校方须先获得学生家长的同意,以便教育局能做进一步的跟进。
05/06/2008
翁诗杰致函教长感谢他在31/01/2008宣布通过有关搬迁事项, 并敦促教育部能尽快落实迁校。
2008年11月
中央政府内阁接纳及通过翁诗杰部长的建议, 将学校的维修和建校拨款, 直接拨予学校的董事部或建委会。
2009年3月
时任副首相兼财长的纳吉批准9500万元拨款予20间华小(7间新华小及13间搬迁华小) , 以充作建校经费, 其中包括300万元予中华华小。
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
中华华小董事部多次与雪州教育局跟进迁校事宜, 堪称一步一门槛, 其中尤以〝校地只属国小〞与〝迁校须获全体家长同意〞的官员说词为甚。查班丹现有的国小充足, 暂无增建校舍之需。
13-12-2010
及后,翁诗杰与中华华小董事部针对校地一事, 转向副首相兼教长慕尤丁跟进。学校董事部作出反建议, 只要求教长批下5英亩充作建校之用; 同时也申诉有关校地已被小商占用的事实。虽经社区民众反对, 惟一直不见安邦再也市议会及雪州教育局执法取缔。其中包括下列日期的书函或面陈跟进:
(1) 13-12-2010
(2) 30-12-2010
(3) 22-2-2011
(4) 3-3-2011
(5) 1-9-2011
(6) 23-9-2011
(2) 30-12-2010
(3) 22-2-2011
(4) 3-3-2011
(5) 1-9-2011
(6) 23-9-2011
(7) 23-2-2012
2012年3月
2012年3月
中华华小董事部接获通知, 教育部经已正式拔地3英亩, 充作该校新校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