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对呛是主戏?

朝野政客言行的恶质化时有所闻, 但到底以什么为准绳, 则似乎向来没有定论。同样的一个动作或一番言辞, 在朝野不同阵营的心目中, 自有不同的评价。即便是同一阵营里, 不同层次的文化修养, 也可能会有迥然不同的解读。

譬如: 甲党人士的某一言行, 会招致敌对乙党的狠批, 可它落在本党一些死忠支持者的眼中, 却可能是备受称道的勇者行为; 相对的, 在其党内的某些有识之士的心目中, 也可能会认为它稍嫌偏激, 对党誉是一种伤害。其实这些年来, 朝野政客往往只在乎各自阵营的观感, 却忘了多数中间选民的感受与评价。

头顶党政要职光环的朝野政客, 其言行自有各自政党的代表性。一篇针对议题的文告固然如此; 一场针锋相对的政治辩论, 台上的博奕当然更可令人对每一个环节议论不休。即便是台下各为其主的双方支持者, 他们的言行又何尝不让人联想到各自政党的素质!

这些论政平台让政客各显神通, 相信没有人会妄加非议。但如果他们不懂得选择平台、地点来发表政见伟论, 或刻意利用一切自己受邀出席的场合来攻击政敌, 而且谈话内容又跟活动本身风牛马不相及; 或只纯粹是为了让自己的言论, 能藉活动之便来上报, 这种习惯一旦蔚然成风, 非但不能为本党加分, 反而还可能惹人生厌, 甚至成为党在坊间民望的负资产。

最常见的交锋平台, 莫过于朝野政客同时登场的社团活动。由学校神庙而至会馆宗祠, 只要有隙可钻, 有机会对与会的民众发言, 登场的政客大抵都不会放弃良机, 在大肆为本党宣传之余, 也不忘对敌营狠批厉呛一番。

这种情况自2008年308政治海啸后尤见普遍。此前, 几乎清一色由执政党议员党要包办的活动致词, 在野党虽常处于挨打, 但碍于执政党人普遍缺乏政治论述, 经年的陈腔滥调, 只会使人乾脆听而不闻, 甚至还嫌它歹戏拖棚。

而今却是另一番迥然不同的景象。朝野政客的对呛平台, 已逐渐由国内的社团场合, 稍然延伸到本国民间团体所主办的一些跨国乡亲大会。但综观对呛的内容, 还是不离四年前两线制初具刍形时的老套。

时至今日, 已尝掌权滋味长达四年的新贵, 还是唠叨不休的在诉说敌对中央执政党的诸多为难, 把眼前一切的施政弊弱, 悉数归咎于前朝的无能贪腐; 可另一边厢, 州政权已拱手他让的老牌执政党, 却也似乎忘了已沧为在野, 而仍在辩白解说, 好一副角色错置的模样。要不然在论述枯竭之余, 就乾脆对政敌极尽个人揶揄的能事。

这些论调初听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但一经无数次的重复, 则难免要引人反思及反呛: 正因为前朝太〝烂〞, 新贵才有机会藉变天上位。四年下来, 也该是新贵秀出政绩的时候了。若还是一个劲儿地翻旧账, 那当初选他上位干啥?

这种口舌之争, 听在远道而来的与会外宾耳中, 却不啻是鸭子听雷, 根本听不懂本国朝野政治的角力, 到底孰是孰非! 当然他们更感到迷糊的是, 这一番的对呛, 究竟又与跨国大会的主题有何相干?

然而这一切对媒体的编采人员来说, 终究还是值得上报的新闻。可叹的倒是主办当局筹备经年的努力, 到头来却是主角变配角。一场偌大的跨国宗亲大会的新闻报导, 却只能沦为填塞版位的〝甘草新闻〞。反观与大会完全离题万丈的政客对呛, 却成为喧宾夺主抢驻显目版位的要闻。

观此礼遇厚待, 难怪政客们都竞相把民间社团的活动平台, 蓄意打造成为骂人呛敌的政治擂台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九皇大帝传说

城隍庙大二爷伯

宋万庆校长